【突发】上海医保系统今日全市性瘫痪
上海市民今天经历了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医保结算中断。上午8:40左右,国家医保平台上海节点的核心结算系统突发异常,全市医保实时交易被迫中断。截至18时发稿,市医保局宣布"本地结算已恢复九成",但异地医保、线上报销及部分医院药房仍无法正常联网。此次故障为2025年以来首次全市性瘫痪,持续时间较长,引发公众广泛关注与不满。
- 8:40 - 系统突发异常,全市医保交易中断
- 11:05 - 官方首次通报,启动应急方案
- 17:20 - 本地结算恢复90%,异地仍受影响
- 预计22:00 - 异地医保逐步恢复
一、现场直击
9:30,华山医院门诊大厅广播循环播放"医保系统故障,请患者先自费"。人工窗口前排起百米长队,70岁的刘阿姨因高血压需长期服药,只能先垫付1200多元。"我退休金不高,等系统好了还得跑一趟退费。" 瑞金医院急诊科同样人满为患。一名3岁高烧患儿家长告诉记者:"孩子39℃,医保用不了,只能先自费抽血、输液。"
事实上,全市多家三甲医院如中山医院、东方医院等均受影响,大量患者滞留,人工窗口排长队,部分急诊老人、发烧儿童及上班族被迫自费垫付或放弃就医,复诊患者甚至出现治疗延误情况(如网友称"已超预约期1个月")。
二、故障症状
- 医保电子凭证虽能亮码,但结算接口返回"交易失败";
- 与医保直联的"沪惠保"等商业补充险同步失效,商保叠加支付功能无法使用;
- 多家连锁药房贴出告示:暂停医保刷卡,药房系统无法读取医保账户信息,缴费记录加载失败,建议现金或移动支付。
三、官方通报
11:05,上海市医保局通过"上海发布"微博确认:
"今晨国家平台上海节点出现结算异常,已紧急切换本地备份系统,预计12时前恢复本地医保结算。异地医保、线上跨省通办暂无法使用,我们正在全力抢修。"
17:20,市医保局更新进展:
"本地医保结算已恢复约90%,异地医保预计今晚22时前逐步恢复。"
此前,上海市医保局已启动应急预案,恢复本地结算功能,并建议公众通过上海医保微信公众号或随申办APP获取最新恢复通知。
四、应急通道
市医保局承诺:8月11日-25日期间,因系统故障产生的自费单据,可于15个工作日内回原就诊医院退费转医保结算,或就近至区医保中心申请手工报销。
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已加开人工窗口,支持实体医保卡或身份证读取参保信息,部分医院确有困难者可申请延期缴费。
五、原因初判与追问
多位医疗信息化专家透露,本次故障或与"高峰并发+接口异常"叠加有关,具体可能原因包括:
- 今日恰逢周一就诊高峰,8:00-9:00医保结算请求量达平日1.8倍,系统承载压力过大,高峰时段触发崩溃;
- 国家平台近期升级跨省通办模块,可能存在版本兼容隐患,技术架构存在缺陷,主系统稳定性不足;
- 网络连接问题或接口调用失败,上海节点尚未完全完成"双活数据中心"改造,缺乏异地秒级切换能力;
- 应急响应机制不完善,未能及时分流引导。
此外,数据与账户问题如参保状态异常、医保卡异常等,也可能影响结算。
六、延伸影响
- 沪惠保2025版刚于4月扩容特药(国内特药增至48种,海外特药28种,CAR-T药品4种),今日不少参保人发现无法直赔,客服热线被打爆;
- 市大数据中心通报,"随申办"医保专区短时访问量激增,一度限流;
- 和睦家浦东院区等新增医保定点机构,其"医保+商保+自付"叠加支付功能也受影响。
七、下一步
市医保局表示,今晚将联合国家医保局、技术承建商启动系统全链路复盘,计划:
- 本周内完成系统压测,峰值承载能力提高50%;
- 年底前建成异地容灾备份中心,实现"分钟级"切换,借鉴金融行业双活数据中心架构,建立异地冗余备份系统,提升系统韧性;
- 对今日滞留患者设立快速退费专窗,减少二次排队;
- 引入分布式云架构与AI风险监测,完善故障秒级响应机制与多渠道信息发布体系。
此次事件暴露了医疗信息化系统的脆弱性,也提醒相关部门需在技术冗余与服务连续性上加大投入,避免数字依赖反成服务梗阻。
八、温馨提示
- 就医前可先刷"医保电子凭证"测试,如仍提示失败,请改用人工通道;
- 保存好收费票据、处方、检查单,后续报销将"免填单、免复印";
- 实时进展请关注"上海医保"微信公众号、随申办APP或拨打 12393医保热线